总股本是指一个公司发行的全部股票的总数量。而小盘股是相对于大盘股而言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总股本相对较小的股票。那么,究竟总股本多少才能算作小盘股呢?小编将通过一系列的细分和解释来回答这个问题。
1. 总市值的分类
一般人们习惯将总市值在50亿以下的称为小盘股,而10亿以上的被认为是大盘股。同时,1亿到10亿之间的被归类为中盘股。
2. 按股份数量划分
对于一个公司发行的股票来说,小盘股的界定是根据股份数量进行划分的。具体而言,对于总股本在1亿以下的股票,可以被归类为小盘股。
3. 相对概念
大盘股和小盘股实际上是相对的概念。具体要看总股本小到什么程度,是否符合小盘股的定义条件。一般来说,小盘股是指相对于大盘股而言的发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数额较小的股票。
4. 股本规模划分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股本规模在20亿以上的股票可以被视为超级大盘股,而20亿到10亿之间的股本规模被归类为大盘股,而在1亿到10亿之间的股票则属于中盘股。
5. 总市值与市场规模
总市值在100亿以上的被称为大盘股,而小盘股的总市值在50亿以下。例如,许多钢铁行业的公司总市值属于小盘股。
6. 总股本的粗略分类
小盘股指的是总股本一般为几千万股的股票,即总股本大约为四位数的万股。
7. 区分大小盘股的标准流通股数量
根据流通股的数量,可以将流通股在3亿以下的股票划分为小盘股,而流通股在50亿以上的股票则属于大盘股。
8. 市值的划分
总股本在5亿到100亿的股票可以划分为中盘股,而在深交所上市的股票多属于中小盘股。相反,总股本在100亿以上的股票被归类为大盘股,而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大多数是大中盘股。这些大盘股主要涉及到造船、钢铁和石化等行业。
小盘股和大盘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的划分标准有多种。总股本在50亿以下的股票可以被认定为小盘股,而总股本在10亿以上的则属于大盘股。当然,这只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小盘股和大盘股的划分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具体股票的特点来综合考量。